污水處理問題解答(三)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1701
1.問:我單位 PTA 化工污水經厭氧、A/O生物法處理后產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濃度5g/L),經平流式濃縮池濃縮后污泥濃度為 15-20g/L,再經帶式壓濾機擠壓,大量污泥從濾帶中滲透出來。泥餅產量少,絮凝劑為 PAM 陽離子。請教如何解決?
答:可能有二種原因造成的:(1)濃縮池濃縮效果差;(2)污泥加藥調質方法不當。措施:污泥調質時,先加 PAC混凝,待充分反應后再加 PAM 調質,可試試看!還要確認濃縮池運行是否正常。
2.問:我單位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較差,30 分鐘沉降比在 90%,投加了粉煤灰來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在濃縮池前投加 0.1%的 PAM。請問污泥從濾布中滲透出來的原因是污泥調質還是濾布選型或其它原因。帶式壓濾機前的泥藥混合罐的停留時間為 20 秒,是否合理?我們準備在濃縮池前加 0.1%PAM 改為 PAC。
答:濾液含污泥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泥加藥調質是很重要的工序,還有調質藥劑的選用。要確認 PAM 是否投加過多,否則適得其反,我感覺投加量多了,此外還要從前面污水處理過程中來控制污泥性能。
3.問:我廠
廢水處理量 150 噸/小時,正常運行中同時投加三種營養劑:硫酸銨、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請問:這 3 種藥劑配在一起合理嗎?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營養劑嗎?
答:三種藥劑可以配在一起投加,但要先確定廢水的BOD5 量,然后根據碳、氮、磷的比值來確定投加量,由于廢水的濃度會變化,日常運行時的氮、磷投加量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如:磷酸氫二鈉或其它磷酸鹽選用時,要根據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價格來考慮。假定磷酸氫二鈉的價格明顯低于磷酸二氫鉀,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與分子量之比較小,且含結晶水較多,就不一定合算。
4.問:我們這里的蛋形消化池溫度只有 23 度左右。我想問:(1)除了蒸氣加熱外,其他還有那幾種加熱方法?(2)這樣的溫度是否會導致污泥酸化?
答:這樣的溫度消化效果會很差,可用蒸氣加熱。在目前的溫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化,只能減少污泥投配率。
5.問:一家發酵企業廢水處理裝置,由于廢水中 COD、NH3-N 濃度高,采用 2 級A/O 工藝進行處理,流程是:廢水池→給液泵→調節 pH→第一缺氧脫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脫氮池→再曝氣池→澄清池。最近澄清池經常出現污泥上浮,經分析是第二脫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夾帶硝酸根進入澄清池,在澄清池發生反硝化反應所致。采取的措施是向第二脫氮池加入葡萄糖(最多時一天要加 30%的葡萄糖 4、5m3),同時把硝化池的 DO 降低(最低降到了 0.5mg/L),效果仍然不穩定,時好時壞。請幫助分析原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 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完全厭氣,此時,如果氧化還原電位到負值,部分硝酸鹽又會還原為氨氮,到后面的好氧池繼續進行硝化,影響后曝氣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來防止好氧區向缺氧區后移在理論上是對的,但DO降得太低就會出現我前面分析的情況。
建議: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氣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內缺氧而反硝化。
6.問:某城市在海拔 3650多米, 最低氣溫零下 14℃, 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 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藝處理好?
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適合生活污水的處理,處理成本低,不受溫度等影響。
7.問:最近曝氣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鏡檢中有很多輪蟲的尸體,有循纖蟲,莫口蟲,耗氧很少,請問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會發生什么現象?
答:二種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嚴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論是何種情況,都需要向反應池移植污泥,進行生物修復,沒有好氧污泥,也可將先前排出的濃縮污泥引入曝氣池,并投加大糞等營養,等污泥活性恢復,濃度增加后泡沫就會減少。
8.問:二沉池是幅流式的,池內徑 48 米,池有效水深 3.2 米。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固體負荷、堰口負荷等均在正常范圍內;生物池的污泥濃度一般在 4000 mg/L左右,R控制在 50~100%,生物鏡檢測菌膠團正常并無污泥膨脹性狀,且SV在 30~40%,SVI也在 100 左右。但奇怪的是運行以來二沉池周邊(邊緣區 2~3 米)區域經常有大量的淺黃色的絮狀污泥上浮,不是成層狀,某些小區域更為嚴重。我曾將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鏡檢發現菌膠團較好,且有原、后生動物,與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對以上情況希望能再給些建議。
答:是沒調節好,這樣大的沉淀應該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將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調節閥開大或開足,第二根吸泥管出泥調節閥也適當開大,同時相應減少其它吸泥管的出泥量。還要確認池靠周邊吸泥管底部處離池壁有多少距離,如果超過一米就是設計不當。
9.問:幅流式污泥濃縮池直徑 18m,高 4m,污泥是由 SBR重力流進,進泥的 SS大概有 6000mg/L,有時候會出現大塊的黑色污泥浮上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情況好轉,但總是有小塊的黑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 1m,會不會是池子設計的太高了。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池的設計沒問題,可能是刮泥機局部刮板壞或變形產生死角所至。
10.問:污水處理污泥培養初需加入多少接種污泥最經濟合理?
答: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脫水污泥需約 5%(污泥/曝氣池容積),如果是濃縮污泥則需使投加污泥后混合液濃度在 1g/L 左右,但關鍵還是要有培養污泥的經驗,如培養過程控制不當,污泥最多也沒用。
11.問:請說說引進污泥后調試的具體注意事項,特別是工業廢水處理裝置污泥的培養。
答:污泥要經濟、快速一次培養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臨場經驗的,需注意的事項很多,要提醒的是在培養過程中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寧可營養過剩也不可營養不足,我曾發現有一些廠污泥長期培養不好,原因是在培養過程中污泥是處于生長-解絮-再生長-再解絮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污泥在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污泥初步形成的階段,過度曝氣和營養不足會很快解絮的。
12.問:假期到了,接觸氧化池應該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經濟,又不能讓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啟動。
答:接觸氧化池停止進水、停止曝氣就可。節后上班時先少量進水,悶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轉棕色時再正常進水。
13.問:接觸氧化池停氣了怎么辦?好氧生物能維持多長的時間?重新恢復時需要多長時間?要注意那些事項?
答:與溫度有關,10 度以下三周內沒問題。 如要運行時,剛開始曝氣強度不能太大,避免對生物膜造成大的沖刷和擾動,經一段時間曝氣后就不要緊了,停運期間填料不能脫水。
14.問:關于 B/C比以前曾討論過,我認為因為酶促反應的效率遠遠高于無機的化學反應,B/C比可能大于 1,你的意見呢?
答:即使這樣,B/C 比也不可能大于 1,因為 BOD5 是稀釋培養法,培養過程中是用一般的細菌,如測生活污水的BOD5 就不用接種,工業廢水需接種,加入生活污水或處理裝置的出水接種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來培養測定的。
15.問:我在考慮給水微污染水處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思路,不知道池內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騰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訴我穿過球形懸浮填料的水頭損失情況
答:不用考慮這樣復雜,懸浮填料的翻滾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風壓。
16.問:我廠處理生活及生產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氣和加石灰除硬度沉淀處理?,F選用的是羅茨風機/風量 2000m3/h,2 開 1 備,生物氧化池高 4.5 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線上裝有曝氣頭,風機額定風壓 0.05Mpa,現在不止噪音大,電機還超流,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風壓沒問題,因為曝氣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裝高度的,至少 40cm,輸氣管系統的阻力不大,設計上肯定考慮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與此無關,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變就可。
17.問:在曝氣管路中接一細管出曝氣池水面,那整個曝氣管路就這個地方壓強小,氣體流會不回造成短路現象?
答:這是放氣管,也稱排污管,在風機運行時要開啟進行放氣,放氣完后要馬上關閉的。
18.問:BOD負荷為 0.1 左右,污泥在曝氣池絮凝良好,沉降性差,SV30在 97%,SS在 7000 mg/L,曝氣池混合液到二沉池后在出口分為二層,一層在細小泡沫攜帶下上浮,另外一層沉降良好,這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下面二個原因之一:(1)硝酸鹽在沉淀池泥層中發生反硝化,氮氣泡攜帶污泥上升,停風機后會好轉說明反硝化提前在曝氣池完成了;(2)曝氣量過大,大量汽泡未能在沉淀池進水口完全釋放而引起的。
19.問:如何保證污水達標排放,控制系統非常關鍵,你認為,PLC,DCS 還是普通的控制好?
答: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是采用 PLC 或 DCS,而是如何確定污水處理裝置的自動控制點,有不少認為自控程度很先進的處理廠,有很多自動控制點是無用的,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20.問:如何解決檢測和控制的滯后問題,如 DO 等?
答:生化處理過程本來就是滯后反應的過程,如早班對工藝進行調整后,其結果可能要到中班或夜班才能反應出來,只有 DO在線儀可以根據設定的溶解氧上下限值通過曝氣機的運行狀態來控制,但也不可靠,如DO儀探頭的不穩定或數據有誤差,就會嚴重影響處理效果。所以我認為對生化處理而言,在線儀只能控制設備運行狀態,對工藝運行控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本文由:www.ahdkyd.com 整理編輯